【華語中心】2024北美華語文教師研習課程花絮快報Day 7——參觀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踏上尋跡之路。
2024北美華語文教師研習課程花絮快報Day 7——參觀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踏上尋跡之路。
撰文:藍晟洲
今日上午(7/10)學員們坐上前往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車,就如同坐上能夠回到過去的時光機,穿梭在不同的時空與不同背景的人類相遇。
【圖一】學員於史博館大廳合照。
首先,由呂憶君博士為學員們介紹史前文化博物館的一樓空間,包括壁上能夠發現的有趣插圖,以及由許多不同纖維所編織而成的時光蟲洞。每個不同的纖維對於作者來說都有不同的意涵,例如作者使用類似於小孩尿布的纖維來代表作者生孩子的意涵。
【圖二】團員於編織藝術品前合照。
接著學員們來到「南島廳」,南島廳裡有著豐富的原住民介紹,南島廳「特別以『南島世界,世界南島』為核心,採用:『Kita我們』、『理解』、『邊界』、『交換』、『溝通』與『認同』六個單元的議題式策展,從族群自體性出發,串起南島民族的豐富多彩的面貌。」憶君博士說了一段話來引起老師們的思考:「歷史到底是有誰來撰寫的呢?」憶君博士表示撰寫歷史往往都與權利、地位有關,我們在歷史課本上了解的歷史,都是有權利的人希望我們了解的,「如果大家願意前往部落親自詢問族人,由他們親口說出來的故事,與歷史課本上的故事肯定會有很大的差異。
【圖三】參觀南島廳。
後來學員們來到了「同理心:移動的故事」展覽。在這個展覽中我們了解,並非只有臺灣的原住民受到迫害,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著「不公平」,藉由這個展覽,學員老師們更加的認同族群差異及受迫害所帶來的創傷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之後學員們來到二樓的體驗館,在這可以了解臺灣南島語族的神話故事,融合奇幻想像和傳承智慧。例如:「火的傳說」遊戲是動手體驗鑽木及燧石取火,而「森林迷宮」是透過聽聲辨位來尋找獵物進行團隊競賽,再來「太陽與樹精靈」則是史前意境的遊具。
接著由印尼老師羅金育分享印尼文化,並帶來科摩多龍造型的鑰匙收納,讓學員們創意彩繪,在期間也分享了在印尼及臺灣生活的差異,和學員們交換彼此出國打拼的心得,大家也討論的津津樂道。
【圖四】外配協會傅濟功主任與羅金育老師課程解說。
【圖五】團員們與外配協會主任傅濟功、印尼羅金育老師合影。
接下來由臺東縣外籍配偶協會阮氏草、何式金慧,兩位老師分別講述自身來到臺灣學習華語的經驗,並從學習者轉為教學、社工師的過程。其中,小草老師還分享新住民子女教育資訊網裡的語文教材,讓學員們聽聽看東南亞語音如何。金慧老師則分享擔任社工師的工作分享,並從中如何幫助這些新住民姊妹們。
【圖六】阮氏草老師課程講述。
兩位老師分享後,楊氏金鵝老師便示範手工製作越南春捲及越南麵包,讓學員們親手製作自己的午餐,達到做中學的目的。
【圖七】學員們手作午餐。
餐後,邀請臺東大學華語中心黃采瀞老師分享新住民及新移民有何差異,以及在臺新住民們的各種調查及比例,如:照顧服務措施、中文能力、工作......使學員們理解在臺的新住民們會碰上何種困難或阻礙。其中,也介紹若需要歸化為本國人的口考類別有何種語言。采瀞老師更分享自身這三年於外配協會教學的經驗、教材等等與學員們分享。隨後,外籍配偶協會理事長傅濟功教授也補充,協會創立的始末及新住民姊妹們於此的辛勞過程,以及在臺灣的努力及貢獻,為這個土地大家一起用心、歡樂與享受的點滴。學員老師們在這一天於史前博物館的活動,觀察到了原住民、新住民、歷史演進與生活智慧的文化承續。
【圖八】臺東大學華語中心黃采瀞老師課程解說。
【圖九】學員們與外配協會主任傅濟功、臺東大學華語中心黃采瀞老師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