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中心】2019美南華語文教師研習快訊報導Day4:多元文化下的新移民華語讀本創作應用;專業的實踐,掌握理論核心讓初級華語學習者有意義練習!
撰稿:黃采瀞
圖1 國立臺東大學華語中心傅濟功主任談論有關臺灣新住民議題
本日第一堂課是由臺東大學華語中心傅濟功主任為學員授課,傅主任表示,美國是民族大熔爐,臺灣亦是由多元族群組成,其中新住民是近20年內人數快速成長的海外移民。根據內政部統計,臺灣新住民人口總數已佔全國人口2%,與原住民總人口數持平,如若將「新二代」(新移民來臺後生下的第二代)算入,其人數已超過原住民總人口,因此有關新移民及新二代的教育,是當前重要課題。傅主任表示由於新移民已成為臺灣新生兒的重要生力軍,更有學校學生為新二代比例者超過50%,因此臺灣政府已於2019年正式將多個東南亞語言列入公立學校課程之中。
圖2 課堂上學員向傅主任提出有關臺灣新住民疑問
圖3 傅主任分享臺東新住民姐妹各種極富母國文化趣味之創作
傅主任同時兼任台東外籍配偶協會理事長,為了能讓新移民能更快適應臺灣生活,因此辦理了多期的新住民適應輔導班,對於這些新移民,他們首要解決的便是語言問題,協會為新移民開設華語課程,根據這些新移民生活需求,課程優先教授日常生活用語。當新移民能以華語聽說,就可嘗試進一步以華語讀寫,傅主任糾集協會新移民以華語描述母國經驗,並將之編寫成繪本故事,除了讓新移民學有所用,更可以讓臺灣民眾透過繪本,認識到新移民母國文化與來臺後生活中的各種議題。語言是聽話者與說話者的溝通工具,因此教材不一定都必須是教師撰寫,透過教師引導,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也可以使用目標語,自己產出優質的華語多元文化教材。
圖4 臺東大學華語中心賴秋燕老師從理論層面與學員探討語言教學原則
第二堂課是臺東大學華語中心賴秋燕老師接續昨日,進一步教授初級語法教學策略。賴老師強調教師必須進行「有意義的練習」,她提到一堂華語課裡的語法教學不是照本宣科的按照教材例子練習,教師必須訂定當下課堂的教學目標,然後設計各式教學活動達成教學目標。比如使用機械式練習,讓學生大量練習以訓練學生正確使用語法,機械式練習是書面理論概念,但掌握這個理論核心,一個語法點也有很多玩法,像是透過擴句、單項替換、多項替換、分句替換直至造句,讓學生循序漸進的熟練教師想達到的語法點教學目標,賴老師以例句「明天下午三點,我們要到老師家吃飯。」為例,簡單將句子中的核心主語「我們」和動賓結構「吃飯」點出,再拆出地點「到老師家」和時間「明天下午三點」,示範如何進行大量練習,達到無需過份解說語法點,就能讓學生從練習當中理解教師所教語法。
圖5 臺東大學華語中心賴秋燕老師為學員統整實用的初級語法教學技巧
賴老師同時提到讓學生能在正確的情境中選擇正確的語法表達非常重要,只看教材逐字解釋語法過於平面,教師應該找出何時使用該語法點的原則與情境,比如華語裡的存現句「有」,趨向為說話者有新發現時使用,因此教學時應該舉出有此趨向的基本情境的練習,而非舉出使用「有」的變形句型之情境練習,當學生基本情境應用正確,再進階使用變形句型。短短時間裡,賴老師為學員們整理出幾項教學理論核心,引導學員沿著理論核心方向思考發展,再結合自身經驗調整教學,提升原本教學效率與品質。
圖6 賴秋燕老師指出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學習難點,以便運用華語教學理論幫助學生克服問題。
先前賴秋燕老師已為學員分享初級詞彙、語法教學策略,本日下午課程賴秋燕老師整合已教過的東西,展開一堂華語課教學實務分享,進行綜合型教學策略。起初,賴老師請學員以一分鐘為限自我介紹做為開端,帶出課堂暖身活動的要點,在規劃一堂課時,應該將學習對象、學習目的、教學目標等納入設計考量中,在課程內容中,應同時注意需訓練的語言技能、語言要素、溝通能力與應用,教師要清楚地側重教學目標,同時注意如何向學生教授各個不同語法點,讓學生學習後能有效的使用中文進行語言交際。賴秋燕老師也指出教師需要了解學習者以華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困難的一面,以便運用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的理論,針對這些難點,在教學中採取相應的措施,才能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